客户端

有材APP下载

新材料在线APP下载

寻材问料下载

开通会员

精彩推荐

会员享研报折扣价、看项目BP、约投资人、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

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

登录/注册

热门媒体号

热门企业号

靶材:科技时代的“材料炼金术”,陶瓷靶材如何点石成金?

来源:CERADIR先进陶瓷在线|

发表时间:2025-04-15

点击:271

当我们在触摸手机屏幕、启动智能家电,甚至仰望天空中的卫星时,或许很少有人意识到,这些科技产品的背后,藏着一种“隐形材料”——靶材。若将芯片比作一栋摩天大楼,那靶材就是砌成它的每一块“纳米砖石”。靶材一般通过物理气相沉积(PVD)技术,将自身“熔炼”成纳米级的薄膜,附着在芯片、显示屏、光伏电池等核心部件上,从而赋予它们导电、透光、抗辐射等神奇特性。那陶瓷靶材在靶材的类目中有何特殊呢?


1 靶材是什么?

靶材是一种用于物理气相沉积(PVD)或化学气相沉积(CVD)等薄膜制备工艺的高纯度材料,通常制成圆盘、矩形等特定形状,在真空环境下通过溅射、蒸发或离子镀等方式被轰击,使其原子或分子脱离表面并沉积在基板上形成功能性薄膜。


2 靶材的作用:

主要作用是为各类基材表面提供具有特定性能的涂层,如在半导体制造中沉积导电层(铜、铝靶)、显示面板上镀制透明导电膜(氧化铟锡靶)、工具表面增强硬度(氮化钛靶)、光伏电池制备(碲化镉靶)以及光学器件中的增透/反射膜(硅靶、二氧化硅靶)等,通过精确控制靶材成分和工艺参数,可获得满足不同工业需求的功能性薄膜,其纯度(通常99.9%-99.999%)、微观结构和结晶取向直接影响薄膜的性能质量,是现代微电子、光电子、精密机械和新能源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材料。


3 靶材的分类:

靶材根据材料成分可分为金属靶材(如铜、铝、钛等纯金属及其合金)、陶瓷靶材(如氧化物类的氧化铟锡、氮化物类的氮化钛、碳化物类的碳化硅等)、半导体靶材(如硅、锗等)以及复合靶材(如铜-石墨、银-氧化物等多元复合材料);


金属靶材、合金靶材、陶瓷靶材、镀膜材料 图源:江阴典誉新材料科技


按应用领域则可分为显示靶材(如ITO用于液晶面板)、半导体靶材(如高纯铜用于芯片互连)、光伏靶材(如碲化镉用于太阳能电池)、工具镀膜靶材(如氮化铬用于刀具涂层)等。


这些靶材通过不同制备工艺(熔炼铸造、粉末冶金、热等静压等)加工成型,其晶粒尺寸(通常控制在10-100μm)、结晶取向(如铜靶的<111>择优取向)和致密度(≥99%)等关键参数直接影响溅射薄膜的性能,满足从微电子纳米级镀膜到工业部件微米级涂层的多样化需求。


4 陶瓷靶材在所有靶材类型中的地位

陶瓷靶材在靶材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,是高端功能薄膜制备的关键材料


陶瓷溅射靶材 图源:长沙鑫康科研材料服务平台


相较于金属靶材,陶瓷靶材具有三大显著优势:


一是更优异的化学稳定性,如氧化铝靶能在高温氧化环境中保持性能,而金属靶易氧化失效;

二是更丰富的功能特性,如氧化铟锡(ITO)靶兼具透明与导电(电阻率可低至10^-4 Ω·cm),氮化钛靶(硬度>2000 HV)赋予工具超强耐磨性;

三是更宽的禁带宽度(如氮化铝靶>6 eV),能满足半导体、光电器件的特殊需求。


在高端应用领域,陶瓷靶材具有统治性地位——显示面板中ITO靶市占率超90%,半导体芯片制造中高介电材料(如HfO₂靶)是28nm以下制程的标配,光伏产业中碲化镉靶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。


尽管其制备难度大(需解决高纯度粉体合成、高温烧结致密化等技术瓶颈),成本是金属靶的3-5倍,但在需要介电、透明、超硬等特殊功能的场景中,陶瓷靶材仍是唯一选择。


随着5G、Micro LED等新技术发展,新型陶瓷靶材(如微波介质陶瓷靶、量子点荧光陶瓷靶)的研发正推动着电子产业的技术革新。


5 我国企业在陶瓷靶材领域有哪些突破?


(1)高纯材料制备技术突破:

①6N级高纯氧化铝和氧化钇是半导体、光学镀膜、新能源等高端领域的关键材料,其纯度要求直接决定了薄膜器件的性能。例如,在OLED显示、功率器件等领域,6N级高纯氧化铝靶材可显著提升薄膜的绝缘性和透光性。


我国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提纯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,已成功实现6N级高纯氧化铝的稳定生产,杂质含量低于10ppm,满足半导体行业对靶材纯度的严苛要求。在OLED显示领域,高纯氧化铝靶材已实现国产化替代,有效降低了对进口材料的依赖。


②氮化铝靶材的氧含量要求<50ppm,旨在降低热导率损耗,满足5G通信、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等对散热性能的严苛需求。


通过优化氮化铝粉体的合成工艺和烧结技术,我国企业将靶材中的氧含量控制在50ppm以下,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热导率和绝缘性能。该技术突破为5G基站、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等高端应用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,推动了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。


以上这些是陶瓷靶材领域的关键技术指标,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是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。


(2)关键产品国产化:

①ITO靶材: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带队研发的“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”项目,突破了卡脖子关键技术,形成了完整自主技术体系,实现高端应用由0到1的突破,迫使日本ITO靶材大幅降价,降幅75%以上。在郑州大学的技术支持下,河南省目前建成了完善的ITO靶材研发平台和生产线,生产的ITO靶材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,完全可替代进口。


②半导体用高k介质靶材:HfO₂、ZrO₂等先进制程用靶材是半导体制造中的重要材料,成功量产这些靶材体现了我国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。我国有研新材、江丰电子等企业已实现HfO₂靶材的量产,其中有研新材于2023年宣布其HfO₂靶材通过国际设备商认证,并开始小批量供应,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,但与国际龙头企业相比,在先进制程应用和市场份额上仍需突破。


(3)核心装备自主化:

2024年,国内企业成功研制出300kW大功率磁控溅射镀膜设备,其溅射速率较传统设备提升3倍以上,可实现多层复合陶瓷靶材(如Al₂O₃/ZrO₂)的连续沉积,薄膜均匀性≤3%,打破了美国、日本企业在高端镀膜设备领域的长期垄断,并已出口至韩国、中国台湾等地;同年7月,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发布首台套超大型热等静压(HIP)装备HIPEX1850,工作压力达207MPa、温度可升至2000℃,使陶瓷靶材致密度≥99.99%,氧含量降至50ppm以下,显著提升氮化铝(AlN)等材料的热导率与可靠性,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部件。这些突破不仅推动了陶瓷靶材在半导体、5G通信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,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,为全球产业链格局重塑注入中国动力。


(4)标准制定:

我国牵头制定10余项陶瓷靶材行业标准和参与3项国际标准制定,表明我国在陶瓷靶材领域的标准制定方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。


我国陶瓷靶材产业在显示面板与光伏领域已实现显著突破,市占率分别超40%和60%,其中显示面板领域依托大功率磁控溅射镀膜设备与热等静压(HIP)致密化处理系统的自主化,达成镀膜均匀性≤3%、靶材致密度≥99.99%的技术指标,光伏领域则凭借低氧含量(≤50ppm)与高热导率(如氮化铝靶材达200W/(m·K))的靶材性能,助力异质结(HJT)电池转换效率提升;然而,在高端半导体领域,国产靶材国产化率仍仅约15%,主要受限于光刻、离子注入等关键设备依赖进口、高k介质靶材(如HfO₂)纯度与均匀性难以满足7nm以下制程需求,以及设备-材料-制造企业联合攻关机制尚未成熟等瓶颈,未来需通过500kW级镀膜设备与智能化HIP系统的研发、低缺陷密度靶材创新,以及晶圆厂与供应链企业的生态共建,加速高端靶材的国产化进程。

“本文由新材料在线®平台入驻媒体号CERADIR先进陶瓷在线提供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®立场,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、准确性等负责,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、效果等提供担保。本站提醒读者,文章仅供学习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!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”

点击咨询

客服

下载APP

公众号

让客服与您联系

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

关闭